左都督平辽总兵官战死,全军覆没。 当江白青听见这一句的时候,发现事情正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出发,自己费劲千辛万苦,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毛文龙还是死了,皮岛也还是丢了。 毛文龙一死,辽东如断一臂。 “袁督师呢?” “听说陛下倒是没有怪罪督师大人,这件事情说实话就是辽东兵力不够了,现如今全辽东的兵力已经不足十万了。” 江白青知道那些兵几乎都投进了农民军的汪洋大海中,突然发现才发现时隔几个月,就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现在的明王朝可所谓是每况愈下。 贪官污吏,朝廷越来越腐败,很多人在其位不谋其政, 陕西,甘肃等地的农民军现在可不是当年几百上千之众了。而是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 现如今其实也不怪他们造反,尤其是陕西。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 崇祯二年,陕西大旱。 崇祯三年,陕西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什么地方也架不住大旱三年,再加上这里隶属西北,民风彪悍,我不造反,谁造反。 这里造反的人还与其他的地方不同,别的地上是农民造反,而陕西造反的竟然有一部分都兵卒。 国家不给他们发俸禄,只能官逼民反,带着明朝发给自己的武器,转手又去抢劫明朝,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江白青清楚从崇祯元年开始,明末农民起义正是拉开序幕,如果什么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即便是明朝灭亡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依旧没有结束。 前前后后三十多年,光农民军死伤就足足有几百万人。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眼下明朝最大的威胁是北面的女真,但想要解决北面的女真,必须得先解决西北的农民军。 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江白青给自己定的方针,虽然不知道这个方针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 和驿长交谈完了之后,江白青就躺在床上,看着头顶的天花板,脑海中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对于这农民军的汪洋大海,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彻底的根除他们。 在床上翻来覆去,可终究是想不到一个好的方法,三年前,他对这件事情踌躇满志,可现在经历的越多,越感觉到了时代压在一个人身上的绝望。 …… …… 乾清宫。 刚下了朝崇祯皇帝正在批阅今天的奏折。 这时候门口的小宦官走了进来,跪在朱由检的面前。 “陛下,江枫回来了。” 这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年初一战鸣天下,然后就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了一般。 已经许久没有听说了这个名字。 “他现在在哪里?” “禀陛下,就在城郊的驿站之中。” “召开吧。” “领命。” 朱由检看着奏折却发现已经有一些看不下去了,脑海中满是关于西北的农民军。 两年前,三边总督杨鹤刚到任上,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几乎平定了陕西的所有兵变和农民军。 江枫曾告诉过自己以抚为主不是长久之际,果然这句话说出还没有一年,那些被招安的农民军又揭竿而起,势头比之前更甚。 他本以为杨鹤在西北创造了一个奇迹,没想到那只是回光返照,仅仅坚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并且前前后后花费了上百万银子,要不是当初抄了八大晋商的家,抄出来不少银子,这朝廷可就面临着崩溃了。 朱由检发现身边似乎还有一个敌人,他们不像农民军和女真那样,直逼利害,而是看不见摸不着,但一直阻碍着自己,确是的存在。 朱由检看不见的这个敌人叫做文官集团。 明王朝从开始的时候无疑都是君强臣强,到中期的君弱臣强,然后现在的君弱臣弱。 明朝的这个制度,君王几十年不上朝都没有问题,国家依旧没有覆灭,但臣弱就不一样了。 自从阉党被除,朝廷上还有其他党派,这几个党派整天没有别的事,也不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干一件事——吵架。 派别太多,政党林立。 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可很显然,如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只知道如今朝廷办事效率极低,却又无可奈何,也不能全杀了,换一两个也没有什么效果。 驿站里的江枫刚推开门,就看到现在门口的两个锦衣卫,和一个小宦官。 “传陛下口谕,召宁远指挥使江枫入宫。” 江枫有一些震惊,自己昨天下午进的城,今天早上竟然就有人找了上来,这情报工作做的可是真的好。 江白青在小宦官带领下,再一次走进了紫禁城,一回生二回熟,一通七扭八拐之下,江枫看见了牌匾上刻着的三个大字——乾清宫。 经过了一番搜身之后,江白青站在了乾清宫门口,上一次也是在这里召见的自己,一晃大半年,这其中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几经生死。 小宦官轻轻的敲了敲门,“陛下,江枫给您带过来了。” “让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