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笑曰:“此必为孔明奸计,欲分吾兵势,策应刘备攻取汉中。但也不可不防!”
遂令夏侯渊、张郃引军八万,出长安直取汉中。若遇刘备,只需择险要与其相持三月,便为首功。待得麦收后,大军即至。
又差乐进、李典统军两万屯于宛城,相时增援樊城曹仁。
临行前,曹操知其弟夏侯渊素日刚猛易怒,恐其有失,遂令其遇事多与张郃参详,切勿逞匹夫之勇,二将诺诺而去。
自夏侯渊出兵,曹操一直心神不宁。前日听人言平原管辂有“神卜”之名,遂令人请来许昌。
那管辂,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精周易、善卜筮,相传每言必中,出神入化。
曹操一见,令其卜算今后运势,管辂卜曰: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又令卜后世气运,卦曰:狮子宫中,以安神位,王道鼎新,子孙极贵。
孟德令其详解,管辂只言茫茫天数,不可预言。操问休咎,皆不肯尽言。只是言明,明春不可轻离许昌。曹操深信不疑。
那夏侯渊、张郃统军八万自长安走斜谷,兼程而行,奈何蜀道艰难,辎重难携,一月时间,离阳平关尚有百里之遥。
已得到探报,刘备已取了南郑,尽取其府库、粮草辎重,张鲁败走巴中。阳平关有张鲁弟张卫并杨任、杨昂统兵三万驻守。
夏侯渊、张郃得报,知先机已失,遂令大军缓缓而行,于阳平关前下寨,张卫闻之,亦谨守关隘,却不出战。
不几日,谋士阎圃持了张鲁手令前来,张卫等接进关内。
原来张鲁困守巴中,正无计可施间,阎圃谏言:“汉中之地,北有曹操,南有刘备。于今之际,只有择一降之,才能保有日后富贵。”
张鲁听罢深以为然,道:“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令阎圃持其手书往许昌请降。
阎圃听闻夏侯渊、张郃关前下寨,遂单人前往。
夏侯渊、张郃闻之,不敢自专,乃遣军护送阎圃径往许昌。又召张卫、杨任、杨昂来降,遂据了阳平关,只等曹操军令。
玄德自月前三路出兵汉中,势如破竹直抵南郑,张鲁据城而守十余日,便被击破,自携家眷逃往巴中。
大军进城安民已毕,杨松来降。被刘备推出斩了,尽没其家财。又访得马超旧部大将庞德,令其扔归马超麾下。
乃留魏延、马良守南郑,自统大军携张飞、马超、黄忠、严颜诸将进军巴中,张鲁望风而逃,直至阳平关曹操军中。
玄德、道玄闻得曹操兵至,即屯兵于巴中。
道玄谏曰:“夏侯渊统兵前来,又得张鲁降兵,已有十万余众,今尽屯于阳平关,其关险峻,难于攻取。其千里而来,粮草转运艰难,不若坚壁清野,待其粮尽,自可退去。”
玄德从其言,乃聚汉中山野之民十余万众,尽迁往巴西及相邻各郡。又纵火烧山,以决曹军草谷。之后又遣老将黄忠领军两万,法正佐之,前出定军山,以诱曹军。
夏侯渊、张郃虽得了阳平关积粟,但怎禁十余万人用度,不出两月,便支用不足。三万降卒日日鼓噪埋怨,连斩十余人尚禁止不住,夏侯渊恐生兵变,只得择其精壮选拔万人,余者尽皆遣散。又使人飞马长安催粮。
张鲁久居汉中,多有不便,亦派人送往许昌。曹孟德见张鲁、阎圃来投,皆封为列侯听用。
不几日,赵昂、梁宽、赵衢统兵五千自陇右押运诸郡粮草而来,大军稍安。
马孟起闻得三人前来,数次于刘备处请战。原来前次马超兵败冀城,与三人有杀妻灭子之仇。玄德好言抚慰,许久方安。
不说曹刘两军汉中对峙,单表江东,那孙权探得刘备取了西川,又攻汉中,忙遣鲁肃过江往江陵讨要荆州。
孔明出迎,见鲁肃面容枯槁,步履维艰,二人相携回到堂上。孔明与鲁肃相交已久,遂嘱其好生将养身体。
鲁肃叹道:“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及。吾只恐身后,孙刘两家为荆州再起纷争,到时白白便宜了曹瞒。”
孔明点头道:“子敬所言甚是!”
鲁肃痰嗽数声,又道:“赤壁一战,东吴伤耗巨大,若无寸土进账,恐难服众啊!”
这疆土之事,孔明岂敢自专,只得修书,急急送往汉中。
“诚如诸君所料,鲁肃又来!”玄德将孔明书信传示众人。一众商议,眼前大战在即,自不可与江东翻脸,好在参谋会议已有定论。
玄德思虑再三,召马良前来。令其为正使,到得荆州与张怀义汇合,迎家眷之事暂缓,再着孔明派一能士,三人同往江东议和。
临行,玄德单独见了马良,嘱其好生与东吴周旋。若无他法,可酌情割江夏、桂阳两郡,逾此不可议也。又颁下手书,盖了印信,授予马良临机应变之权。
马良不敢怠慢,当日便上路奔了荆州。五日后到得江陵。见过孔明宣了玄德将令,孔明听闻割地求和一事,嘿然不语多时。后着蒋琬、张怀义为副使,统兵五百与鲁肃同回江东。
非只一日,到了建业。鲁肃安排三人住了馆驿,自去报与吴侯孙权。
张石头此番,偷带了张翼过江,只为有个照应。那马良、蒋琬二人与房中商议面见孙权礼仪及诸般谈判事宜,石头一旁听得心烦。于是与张翼带了几名军卒,溜出来在城中闲逛。
走在大街之上,见行人如织,冠盖不绝,商贾云集,真个是物阜民丰。石头不禁言道:“人言江南繁华,参差十万人家,真是不错!”
溜了一阵,几人随便选个酒肆,临窗一坐,吹着江南和风,品着清茶,真是快意。石头点头道:“若能在江南养老,日日逍遥也是不错。”
那小二赶忙上前,一口吴侬软语,听得好不有趣。石头听罢介绍,让其拣特色多上几道名菜,小二应了一声,一会便摆了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