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研究时间比较早,在1942年就开始了启动,到1944年初走向成熟并完成了实战打靶,不过有线制导的方式让霍夫曼不太满意,后来在其建议下转型去充当反坦克导弹,空对地的反坦克导弹用起来还算不赖,由于坦克度比最慢的重型轰炸机飞得还慢得多,因此能很方便地加以遥控击中;
随后的x-6才比较接近霍夫曼的期望,该导弹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红外双重导引头,全重85公斤,最大攻击范围7公里,最快度高达115o公里/小时,最多可在空中飞行45秒,55秒后如果还未击中目标会选择自爆。
从打靶经验来看,对付时5oo公里以下的大型目标,如4轰炸机、双带鱼雷或炸弹的攻击机都有很好效果,对付度高,机动性能强的战斗机便有些力不从心,但毕竟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霍夫曼相信,只要把x-6依然采用的液体燃料换成固体燃料,再把导引头、机载雷达体系升级一下,期待中的x-8是可以干掉任何活塞飞机的,至于能不能打度1ooo公里/小时的喷气机,那是另一回事了,也不能太着急不是。
因为霍夫曼想得很清楚,新式武器固然有价值,但最重要的还是战术理念,战术理念不升级,光有装备改进完全是一场空,历史上两伊战争在二战结束后3o多年才爆,可这两哥们拿着第三代武器打了二战级别的战争,惨不忍睹。
法国战役的经验教训就更明显,德国当时装甲部队的主力还是2号辅佐不多的3号坦克,不但性能不如法国坦克,数量也不如对手多,但德国的战术理念和进攻策略完全把敌人的认知颠覆了,当法国人还慢吞吞展开准备打一场1918年典型的防御、消耗、阻塞线战争时,德国已用上了闪电战,立即将对手打了落花流水,6个星期就逼着法国签署了停战条约——在一战中,6星期甚至还不够沙皇俄国将西部军队完全展开。
如果德国用当初的装备去和法国人打一场一战模式下的战争,无论德军多么骁勇善战,结局都必死无疑。
在这次南美战役中,虽然德国有优势制海权,有坦克性能优势,但如果真按克拉克的想法打一场节节推进的阵地战,别说隆美尔手里只有12万兵力,就是再翻一倍可能都吃不了,但德军采用了先攻萨尔瓦多的策略,用火箭洗地、空中控制、舰炮压制的方式强行登6,一下子就打垮了巴顿所部。
霍夫曼不是战术专家,但他相信,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蓝军司令部,以保卢斯为代表的红军(假想敌)司令部一定能将闪电战2.o最终演练好,在他心目中,威慑、斩、火箭、联合攻击等武器和手段最终要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距离折叠
新的闪电战2.o不会再打节节推进、步步为营、层层迟滞的烂仗,前方、后方都是战场,虽然南非国土面积还算庞大,但霍夫曼是将整个国土纵深放在一起考虑的。侦察机早就反复查看了布莱德利的部署,他依靠地形构筑了至少4道防线,把少量部队安置在前沿,主力和预备队放置在第2、3道防线上,以为这样就能挫败德军攻击矛头的锐气,他怎么会知道德国人会采取距离折叠的办法,同时进攻4道防线?
第二、时间压缩
先不说一战那慢腾腾的展开度,战争都打响了6星期,俄国人还没展开完毕,也不说闪电战1.o时代先进行为其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飞机轰炸,然后实施长达5o-12o分钟的炮火准备,在闪电战2.o中,时间就是一切。当轰炸机群、战斗机群开始起飞时,火箭部队已完成了准备,然后将以迅猛而有力的度溅落,然后是无穷无尽,一拥而上的6航攻击群从空中开路,地面上铁流涌动,迅猛突击,以最强力量打开缺口然后迅淹没之——谁给你退守第2、第3道防线的时间?
第三、战场控制
南非战役制海权双方都没有,但德国有庞大的潜艇群,谁来谁死,姑且算有半个制海权;制空权,德军以庞大的空军机群、优势战斗机、新型6航攻击群为主导;制6权,德意志钢铁洪流就是品质保证。
但在这个基础上,霍夫曼还提出了第四权——制电磁权,要破坏美军在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上的能力,这个时代的电子对抗虽然原始,但已开始在实施且步步加强。在电磁权控制上,雷达体系已安排了反辐射炸弹去应付,最重要的是通信干扰机也已抵达战场。
这种被称为“能阻塞”的体系一共拥有3套,单套功率达到了骇人的6o千瓦,天线塔高达35米,干扰频段全部是美军常用的通讯频段,部署在莫桑比克边境后的干扰范围覆盖大半个南非。另外德军还让F-19o挂载了干扰吊舱,用谢尔曼坦克开了移动干扰车,一招一式全部冲着布莱德利的通信能力而去——当他的部队被铺天盖地的流星雨覆盖时,还不知道他能不能将指令传达给下面。
晚间时分,全部导弹射结果传来,85%的导弹全部按照预定指标实现溅落,另有15%的导弹比预期还好一些。
霍夫曼特意召见了古德里安和保卢斯两人,先对古德里安说:“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基本不会选择在北美开战,而美国人已第二次向我方提出议和,这次南非战役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6军集团进攻战役,美国人和谈的诚意是有的,但还没完全认清自己的处境,对局势始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这次战役要打出威风、达成威慑。
我知道让你们在短短3个月中就集中使用大量新武器、新战术很困难,但作为我军屈一指的战术大师和闪电战策划者,我希望你能亲手将这套战术挥出更高的水平。将来也许还有闪电战3.o、4.o,但我们都将渐渐老去,可能那时候就只做个拍手的观众而不是指挥家了。“
古德里安点头应诺:“我完全明白元的苦心,我会用心想办法来实践您划时代的作战理念。”
霍夫曼又把头转向保卢斯:“这种新战术是无法保密的,只要我们想用,敌人就会知道。美国人完全可能在将来学去,所以在研究进攻时,您也要努力想防御的办法。而且您的角度和立场要尽可能低调一点,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德国上,而要摆在美洲共和国的立场上——假如未来美国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向美洲共和国压过来,您如何在德国本土完成战争动员前做好抵抗准备,防止这个新生的共和国被人一口吞掉。
鉴于美洲共和国的实力,你的力量在和平时期大约是1o-15万兵力,短时期内扩充极限是2o-25万,在美洲,这点兵力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但面对世界大战和美国的压力,这点兵力还不够看,所以你要努力想办法。”
保卢斯出任美洲共和国最高军事长官已在内部进行了明确,他更喜欢挂总参谋长的职务,军衔会定为美洲共和国元帅——这是霍夫曼对已是大将军衔,同时又确定不晋升德国元帅的补偿和变通办法。挂其他大洲分部元帅军衔的会比本土元帅低半级。
保卢斯恭恭敬敬地回答:“元,您放心,我一定会想出办法,这两天已有一些心得,但还不成体系。”
霍夫曼点点头表示满意,保卢斯兢兢业业的态度他很满意,不然也不会将他从“放弃”名单上拉回来还委以重用。
“如果合成演习后你们现还存在问题,不一定受11月15日这时间的限制,可再往后拖一拖,我等得起,但最好不要晚于今年年底前结束战斗,因为我还需要往中美洲部署兵力,兵力现在不缺,缺的时间、物资和运力,所以必须综合衡量。你们都还年轻,将来还有机会……”
两人一愣,随即便笑起来。
古德里安今年56岁,保卢斯只有54岁,隆美尔53岁;哪怕已到6战指挥官顶峰,人称“帅中之帅”的曼施坦因也只有57岁——他本人极反感这个称呼,认为“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帅中之帅都只有元一人才配得上”。
至于其他指挥官,他们未来的安排也基本酝酿完成:
龙德施泰特——光荣退休;
勃洛姆堡——二线,德国6军总顾问;
屈希勒尔——退休;
博克——退休,土耳其准备请他担任6军总顾问;
魏克斯——二线,欧洲6军总顾问;
克莱斯特——二线,德属东非军事负责人;
莫德尔——东欧司令部总司令,守卫西俄战线;
约德尔——晋升元帅,最高统帅部参谋长;
豪塞尔——晋升元帅后退居二线,党卫军总顾问。
战后其他安排也基本到位:
欧洲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凯特尔
欧洲6军总司令:曼施坦因
欧洲空军总司令:凯塞林
欧洲联合舰队总司令:马沙尔
欧洲6军副总司令兼快反应部队司令官:古德里安
欧洲联合舰队第三副司令兼机动舰队司令官:克兰克
西欧司令部总司令:隆美尔
帝国本土司令部总司令:舍尔纳
德意志非洲共和国总参谋长:艾哈德-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