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私营教育(1 / 1)

加入书签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作为一个教育部大臣,他的最大政绩自然是来自于教育事业,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新式科的和传统经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发展,奈何这两年中华军持续对外战争,严重挤压了教育部的经费,导致他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这办校没钱可不行,尤其是还是准备办一所综合大的时候!

参考帝国大,其每年的经费都需要数十万之多,其中尽管有一定的费收入但是依旧远远不够支出,需要教育部补贴相当多经费。

生入读帝国要缴纳一定的费,一年生的费大约是在九十多圆,这个费如果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并不高,折算成英镑的话才二十多英镑,是英国技术性工人大约两个月左右的薪资,而国外的私立大一般费都在一百多英镑甚至好几百英镑。

比如中国送到英国的留生,按照校的不同基本都一百多甚至两三百英镑。

不过帝国大仅有的二十多英镑的费对于当代的中国民众的收入而言还是非常高昂的,基本上只有中产阶层以上,也就是官员、商人、地方士绅们才有这个条件支撑子弟的费,而寻常的农民、市民阶层是很难支撑的,往往需要举债读书。

但是费虽然不便宜,但实际上校的开支更大,这校里头百分七十的老师都是洋人,而洋人跑到中国来当老师,人家就是奔着钱来的,每个月的薪资都是按照英镑计算的。专业课的讲师基本是十英镑的周薪往上走,年薪普遍在五百英镑以上。如果是有才华的人,其周薪基本还得更高。比如特地从美国聘请的一个大物理教授,其周薪高达二十英镑,年薪达到了一千英镑出头。

这个收入标准在当代中国的收入水平而言,其实是非常高昂的,但是也没办法,人家大老远跑到中国来,照比的可不是你们中国的薪资水平,人家对比的还是伦敦和纽约的收入水平。如果是普通讲师的话,五百到一千英镑之间的年薪在伦敦其实也就是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算不上什么富豪收入。

而且这年头不管是国内还是外国,大教授的薪资都普遍偏高,人家在国内的薪资都这么高了,你要想请人跨越万里跑到中国来任教,这不给高薪资人家怎么会来。

洋人教员的薪资高,国内的老师薪资也不少,这每年人员经费就得占支出的百分四十左右。

然后办也不只是要人的,还要购置一些仪器、书籍之类的教用具,光光是为了给图书馆从国外购买各类科技类的书籍。这就是一大笔的开销。

林林总总加起来,导致这年头要半个大,而且还是综合性,尤其是偏向于理科的大。其花销是相当大的。

正是因为办,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花销昂贵,这才导致教育部这三年来只搞了一个帝国大。没有能力再多办一所大。

在经费如此紧缺的状况下,教育部也是把注意打到了其他方向上。比如筹办花销较少的师范校,又比如直接像社会募捐。又比如鼓励富商士绅自办私立校。

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就是师范校的创办了,从1856年开始,教育部为了解决县小、府中的师资紧缺问题,特地创办了多所师范校,最先创办的是江宁师范校,然后是苏州师范校,上海师范校,再过来则是宁波师范校,杭州师范校,今年又是创办了福州师范校、太平师范校、扬州师范校。

目前帝国内一共有八所师范校,不过虽然数量已经不算少,但是规模有大有小,比如创办最早,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江宁师范校,开办两年多来,已经招收了两届生,目前已经培养并毕业生五百多名,今年的秋季招生打算再扩大规模,预计招生四百人。

而规小的比如福州师范校,今年春季刚开始招生,而招生不过五十多人而已。

所以规模有大有小,不能统一而论,不过有一点倒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师范校的经费主要来之于地方财政,比如省级财政的支持、办所在府县的财政支持,中央直接支出的经费是比较少的。

同时期制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而已!

因为这些师范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基本合格’的基层老师,而且师范生习往往只习一科,比如以后要数的师范生那么在读期间就专攻数一科,当然了,如果生足够聪明,再完成本科目习任务之外,还能够有时间和精力习其他科的话,校自然是不会限制的,生可以随意按照喜欢选择课程旁听。

这些师范生在经过一年的系统习后,其中部分会留校任教,而大部分都是会调回府中、县小担任老师。

因为现在的师范校都是属于官办校,而且里头的生基本都是属于专项生,也就是你得以后当老师了,人家才让你去入读。

这些生入读之前,就已经是和教育部签订了工作合同,毕业后不管是留校任教还是去其他官办校,至少需要为教育部工作三年,然后才能自由择业。

当然了,人家也不会阻挡你的前程,三年工作期间,如果你考入了高等中或者参加了省试成功去担任公职,又或者干脆是在大商行企业找到工作或者干脆自己创业之类的,人家也不会强留你,只是你得向教育部赔偿违约金即可解除工作合同。

用后世的话来,基本上这就是属于委培生的范畴了。

中华帝国现在大规模推广举办的师范校严格上来并不算高等教育范畴内,更有点像是后世的夜校或者技术校。导致生只能擅长其中一方面,严重偏科。而不能和传统高等校出来的生们一样,所有新式科的内容都有所涉及。综合素质差距比较大。

毕竟人家是经过高等中、大六七年的系统教育才成毕业,而你师范生只是区区一年而已,这两者自然是没法比。

不过不管师范校的制度好坏,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在不用中央方面付出大量教育经费的前提下,由地方省份自行解决大部分办经费,然后向地方府县校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启蒙老师。

江道泉这两年的工作除了创办师范校后,也是大规模的鼓励私立校。

中国的私立校传统是非常浓厚的,从古至今各种私塾、书院不计其数。往往比较浓厚的地方里,就算是一个小乡村也会有宗族出资创办的私塾。

可以在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基本都是建立在私立校上的,至于官办校,虽然有县和府以及国子监,但是实话这些作用并不大,因为你得考生了秀才才能入读县,在考中秀才之前,你得去各种私塾习。苦十来年功夫考中了秀才后才能入读县,而进入县其中也不是天天去上课之类的,大多数县只是一个名义机构,最大作用就是用来给成绩优秀的生员发放补贴。至于教育作用非常有限。

也就是,明清时代的官方教育机构是‘取士’为主,而不是以‘育才’为主。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是有着创办私立校的传统以及土壤的!

而现在的中华帝国,虽然建立了诸多县小和府中等校。并在这些校里教育生,但是哪怕是最低级的县小。他们也是不管生启蒙的,而且也不是来者不拒,首先你得考进去了才能入读。

而要考进去,你不但需要和旧时代一样认书识字,写的了一手好文章,同时你还得略通新式科的一些基本内容。

而这些启蒙教育人家县小可不管,你要么家里自,要么去读各种私塾。

因此这几年来,官方的各种教育制度并没有取代以往的各种私塾、书院,相反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私塾的创办。

私立校的气氛这么浓厚,这教育部看到了自然是也是想要利用民间的力量来创办耗资巨大的高等教育校。

其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乃是林德机器厂联合其他几家企业联合创办的‘上海工商联合校’,不过这所校严格上来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校,因为这所校乃是上述几个企业的专属校,其生并不是社会上公开招募的,而是他们这些企业的员工。

上课的也不是专门的老师,而是这些企业的工程师甚至行政高管之类,主要教授‘财务’‘机械’等各科,其目的是为了系统化、更快速的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专门的技术性人才。

这所联合校更像是这些企业的内设培训班,不过规模要更大一些而已!

真正意义上的私营高等校,还是比较正式的高等中、甚至是大,大不了,这年头偌大一个中华帝国都只能搞一个帝国大,让民间来搞的话,难度实在太大,一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圆的办经费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所以私营的高等中,目前来还只局限在高等中上。

比如1857年的时候,受限于福建省内没有高等中、省内各府中的子毕业要要想继续进读,就要奔赴千里去杭州、上海或者南京报考高等中,而且这跑过去报考还不一定能够考上,往来多有不便。

为了解决本省子的就难题,福建巡抚衙门下属的教育厅牵头,然后拉上了福建省内的诸多士绅富商们,试办了一所‘福州高等中’,仿效杭州、上海、南京三所高等中的制,争取打造国内第四所高等中。(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私营教育:


    版主网小说bzxs8.com为你提供  清末枭雄 最新章节阅读;版主网小说

书页/目录

相关阅读: